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各地工厂以及各种小本生意已经受到了冲击而我们为了应对这种冲击,党提出促进地摊经济的发展。大家为了自己的生意而开始积极的响应党的政策,发展地摊经济。地摊经济人人都可以做,人人都能成为老板。地摊经济成本小投入低对不同的政策都有可调节度。我们小组为了深入了解地摊经济给人们经济生活带来的的影响,及其发展形势,我们小组在山东枣庄、烟台、潍坊、淄博等地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暑期调研活动。调研形式主要分为三种:自己摆摊切身体验地摊经济发展状况、采访当地摊主了解当地地摊经济状况以及通过线上问卷星调查了解人们对地摊热潮的看法。
队员调研的第一种形式是通过亲身实践。通过卖冰粉的方式和卖饰品感受摆地摊的生活。卖冰粉则是白天在家做好材料用品后,傍晚六点半出摊并且每天晚上做好当天的收益记录以及当天的人流量等。通过一个星期的记录后,对比了每天的收益情况,发现周六和周日这两天的收益较好,每晚的销量都超过60元;而周一至周五的收益情况较周末相比略少,平均每晚35元。卖饰品的队员则是在晚上五点到晚上九点之间摆摊。工作日平均一天收益大概30元左右,周末大概收益50元左右。买饰品的人大多是情侣,或者是年轻女孩儿。队员还发现人流量高峰的时间段大概是在晚上八点至九点,这段时间出来散步的人非常多,其中青年人的数量最多。同时我们也将饰品放在线上销售发现线上销售的人流量会更多,但销量并不是很大。而地摊销量大的原因,更是因为一种热闹的烟火气。大部分人愿意驻足在一些饰品和食物的摊前。此外,摊位的大小以及摊前的招牌也是吸引顾客的一大因素。以上表明如果想把地摊行业做的更好,就更需要长期的观察以及不懈的努力并且需要一定的宣传能力和销售能力选择人流量大的地方,并吸引人群。
队员调研的第二种形式是通过线下问卷调查。几位小组成员在烟台莱阳体育公园采访了一位年轻的女性摊主。她是一名大学生为了体验乐趣,并且能为了赚得生活费他在体育公园内摆了一个包包销售的地摊。她每天从下午六点摆到晚上九点,他们的成本仅有七百元左右但是每天的利润都有一两百块钱。但是近两天来他们发现地摊经济市场有所饱和,人流量减少的同时地摊经济并不景气对顾客砍价等问题有一些苦恼。还有一位枣庄山亭的中学生为了锻炼自己的社会能力,丰富自己的假期生活在山亭紫云湖广场支起了一个零食小摊。他的出摊时间在每天19点到21点,出摊成本在180元左右,每天利润只有二三十元。虽然收入不高但是他却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在锻炼自己的同时也明白了钱财来之不易。通过对很多摊主的线下采访,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销售方面问题很多,并且人流量也是影响销售的一个重要因素。
队员调研的第三种形式是通过线上调查问卷。8月1日至8月5日小队成员在线上借助“问卷星”平台建立了地摊经济调查问卷,经过5日的问卷调查所显示的结果,由此发现以下普遍的现象与结论:
1.超过89%的人群对地摊经济的发展持支持鼓励的态度,他们认为地摊经济能够恢复被按下暂停键的国民经济,缓解疫情影响下的就业难题,方便就近购物,成为城市里最具人情味的风景线,是中国的生机。
2.18-30岁的年轻人更热爱摆地摊、逛地摊,也更愿意去参与享受这种地摊文化。
3.城市越是繁华,地摊的数量越多,规模越大,但摆摊活动的时间与地点不太固定,大多是在晚上人流量大的区域。
4.商品种类多集中在食品类(蔬果、小吃、奶茶)、服装衣帽类(T恤、帆布包)、饰品类(项链、耳饰)等。
5.大多数逛过地摊的人群认为地摊经济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占用公共交通,食品安全及卫生问题得不到保障,聚集地附近治安状况堪忧。
通过以上三种调研方式,队员们发现地摊经济具有“三低”的特点:门槛低、风险低、价格低。摆地摊无需租金、无学历要求、进货成本低、售货损失少,只要有想法,人人都能支起小摊,成为“一摊之主”。而地摊商品价格低廉,也恰恰满足了后疫情时代群众消费能力下降的需求,消费者有能力消费、有意愿消费,自然就给经济注射了强心剂。往时,地摊经济是边缘经济,很多人认为摆地摊“难登大雅之堂”。而如今,地摊经济凭借自身的特质优势,满足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在短时间内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帮助群众度过了疫情难关。有了政策的倾斜,又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相信在未来,地摊经济仍能继续发光发热。
城市不仅可以是光鲜规整的,也可以是可亲可爱、热闹喧腾的。变则通,通则久,宽容地摊、接纳地摊,显现着城市的温情与温度,是新境况、新经济下的创新之举。“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只要管理得当,流动商贩也能登上大雅之堂,为经济事业添砖加瓦。有人将地摊经济比喻为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地摊经济在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满足群众生活需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每一个充满“烟火气”的地摊,都是现时经济的促活因子,热气袅袅,火苗飞窜,升腾起的是生机,也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