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发现自己反复纠结于过去的小事、过度担心未来的不确定性,或是在做决定前被"万一搞砸了"的念头困住时,你可能正在经历情绪内耗。它像一个无形的黑洞,悄悄吞噬着我们的精力、时间和信心,让我们在原地打转,却又深感疲惫。但别担心,打破这种内耗,我们可以从自我救赎开始。
很多时候,内耗的根源在于我们对"负面情绪"的抗拒。我们总觉得"我不该焦虑""我应该更坚强",于是拼命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但越压抑,情绪反弹得越厉害。其实,感到迷茫、焦虑或自我怀疑都是正常的,尤其是在大二这个承上启下的阶段。试着停下对自己的批判,像对待朋友一样对自己说:"我知道你现在很难受,没关系,我陪着你。"接纳情绪,是停止内耗的第一步。
内耗的本质是"想得多,做得少"。我们在脑海里反复上演各种"灾难片",却迟迟不愿迈出第一步。要打破这个循环,就必须用具体的行动来打断它。如果你因为"论文太难"而拖延,别想"我要写完一整篇",而是告诉自己"我先查一篇相关文献"。完成后,再奖励自己休息10分钟。微小的行动能带来微小的成就感,逐渐积累信心。
别去想"未来找不到好工作怎么办"这种遥远又不可控的问题。把注意力拉回到当下:"我今天能背20个单词""我能弄懂这道数学题"。专注于能掌控的小事,会让你重新找回主动权。当你发现自己反复琢磨某件事时,试试"10分钟法则"——允许自己专门花10分钟去想这件事,时间一到,就立刻起身去做别的事。这能帮你避免陷入无意义的思维反刍。
情绪内耗的人往往对自己过于苛刻,总用"应该""必须"来要求自己。要救赎自己,就需要学会自我关怀。当你犯错或搞砸一件事时,别再说"我真没用",而是换成"这次没做好,我有点难过,但人都会犯错,我可以从中吸取教训"。用温和的语言对待自己,就像对待你在乎的人一样。
别只盯着"我最终要拿到什么成绩""我必须找到什么实习"。多看看自己在过程中的努力:"我今天比昨天多学了一个知识点""我这次主动向老师提问了"。认可自己的每一点进步,比纠结结果更重要。当内耗让你感到疲惫时,别硬扛。可以去操场跑两圈、听一首喜欢的歌,或者和朋友聊点轻松的话题。短暂的抽离不是逃避,而是为了让身心得到休息,更好地重新出发。
最后,请记住,情绪内耗并不可怕,它只是在提醒你:该好好关心自己了。大二的时光充满了探索和挑战,迷茫和焦虑都是成长的必经之路。你不需要逼自己立刻变得"完美",只需要愿意迈出一小步,用接纳、行动和自我关怀,一点点把自己从内耗的泥沼中拉出来。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的身边有关心你的朋友、老师,还有愿意倾听的我。

外国语学院
2025年10月14日